1)第十三节 真理不辩不明 下_中华大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答很直接,也很巧妙:

  “上下五千年,国子监不过三居其一;我朝自建立以来,未尝有国子监一职。\wWW.qΒ5。\\国子监在我朝而言,有何作用?不过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已,即便赵总统以后设置职务,目前来说也不能说明它是官方职务。”

  可能是说得有些急了,或者火鸡肉粗糙,严复噎了一下,只好暂停。辜鸿铭何等气度,何等自负,竟然没有说话,静静的等待严复的下文。顺了气之后,严复开始了自己的长篇反击。

  “更何况最近百年以来,西方国家发展迅速,“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国家。观清朝之覆灭,大帝认为找总统推翻了清王朝,这似乎已经成为不移之论。但是,清王朝在赵总统革命声中覆灭是一回事,赵总统推翻了清王朝又是一回事。“

  赵总统并没有强大到足以战胜清朝的程度,困居东北三省的兵力也不足以推翻封建王朝。清王朝之所以在革命中被推翻,不仅仅是找总统斗争的结果,也是代表汉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汉族官僚集团以及地方势力夺权的结果。

  前者虽然严重地打击和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并没有力量与整个封建地主阶级相抗衡,它只是创造了这样一个条件,促使汉族官僚集团与满族贵族集团分化、地方势力脱离中央政权,并趁机夺取了政权。”

  其实,清朝这几十年。可以说并无太多失德之处,但是为什么还是闹得天怒人怨。我认为主要是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接受西方文明,乃至于江河日下。而赵总统就能顺应世界潮流,取而代之也就不奇怪了。

  对于清朝的国子监,我是了解地,对于西方文明,可以说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而我国对西方文明的介绍。大部分来自民间。所以说,国子监地设定,与民无益,不过是禁锢人民思想的衙门而已,有不如无。“

  严复的一席话,可以说牵扯甚大,辜鸿铭有些担心。不过看了赵刚的脸色,竟然没有一丝不快,这才稍微放下心来。听了严复的一番话。赵刚感到自己果然没白费心思,尤其是对清朝覆灭的那一段,当真是精彩之极。

  清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复杂,辛亥革命就是这些矛盾的总爆发。在诸种社会矛盾中。首先是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代表地人民大众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这是基本的社会矛盾。它造成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危机。

  虽然当时赵刚的军队有能力打败清朝的军队,但是清朝如果上下齐心的话,还是能够凭借国力与赵刚做消耗战的,这种消耗战是可怕的。而且对清朝是很有利地不过清朝并没有这样做,他们选择了速战速决,结果最后惨败,反而给了赵刚一次大好的机会。

  辜鸿铭见严复说完了,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