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6章 赵光美和文官们的决战_家兄宋太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系,一提一串,尤其是根据以前文官翰林出官的传统,大家还真是都认识。

  说白了,历朝历代的其他时候这些文官还需要依靠同年、同乡等因素进行一个区分和党同伐异,但五代十国实在是太特殊了,将门都开始通过联姻和结拜以求抱团取暖了,难道文官就不抱团么?

  尤其是,其实五代的文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第一批纯文官。

  唐和以前哪有真正的文官啊,几乎清一色的全是出身贵族、世家、军功地主阶级,唐朝时虽然有科举但实际上根本没人重视,况且一个考诗词的选拔能让杜甫累试不中这考试,其实不考也罢,正经人确实也少有通过科举入仕的。

  五代,才是这些真正的科举文官形成一个体系的开始。

  一个新生的阶级,哪怕本能,也必然是团结的,所以文官与文官之间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勾心斗角,所有人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拧成一股绳从将门和军功地主手里抢夺蛋糕。

  到了宋初开国的时候,其实这些人还真挺成气候的,他们的根基其实在地方上的州和县,然而即便是赵光美都已经这么狠辣了,但却几乎可以肯定,他们还会春风吹又生的。

  他终究不可能把所有的基层官员都给宰了,虽然这一波撸下来不少的知州和知县,但其实补上去的也还多是他们的人,如果不改革科举的话,以后源源不断的新课进士也自动都会成为他们的人。

  这是一个正在崛起,且还在上升期的全新阶级,根本不只是党同伐异那么简单的。

  所以赵光美想往这个体系伸手,当然就会很难,比如吕蒙正今年虽然考上了进士,但他很清楚的知道他在翰林院是众矢之的很受排挤的,甚至在那些进士的眼里吕蒙正这种都不是敌人而是叛徒了。

  他所要搞的所谓新儒学,实则上还真就是在断那些老进士的根了。

  赵光美再不出手帮帮他的话,他非得被那些官场老油条欺负死不可。

  就见赵光美道:“澶州水灾是大害,但你去澶州这对你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我有钱,而且现在朝廷只有我有钱,其他的知府或多或少也有遭灾,但他们想要弄钱,绝对不会有你这么方便,你懂我的意思吧。”

  “这是自然,殿下对微臣的关照,微臣自然是敏感五内。”

  其他的官员想赈灾,虽然常平仓里的赈灾粮可以发,但除了粮食之外,想要钱的话却是必然要揍程序层层上报,然后再层层审批,层层发放的。

  薛居正就算不为难他们,走一套拨款的流程至少也需要半个月,且使起来必然会有许多的监督,效率必然不高。

  谁能有他吕蒙正这么大的能耐,直接从钱行提无息贷款来用呢?

  如此一来,不止是澶州恐怕整个黄河两岸的其他知府都会跟他来拆借。

  “曹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