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6章 赵光美和文官们的决战_家兄宋太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彬,我会给你派过去,借着水灾的由头,沿河两岸诸州府,该撤职的撤职,该杀头的杀头,不管是官,还是吏,只有人下来或是死了,才能有足够多位置空出来安插咱们的自己人,这次科举,应该有不少咱们自己人中了功名吧?”

  吕蒙正点头道:“进士只有四人,但明经有二十一人,明算更是足有一百零六人,可是……”

  “可是明算出来的人才人家不要是吧,三司,也不可能吃得下这么多的明算人才,是吧。”

  “是,不过明算人才不受重视,也算是常例了,科举八科,从来都只有进士科是真英雄,其余的,那就只能是万般皆下品了。”

  赵光美笑笑道:“明年就好了,明年的科举,将会大幅度的进行一个扩招,且除了进士之外更要注重明算、明律、明史这三科的人才,而进士一科,要么便是大幅度的扩招使其不值钱,至少扩充至三百人的名额,要么便干脆取消,此事,我已经跟大哥通过气了,原本今年就想如此的,可惜阻力太大,终究是没成。”

  吕蒙正闻言苦笑,却还反而安危赵光美道:“微臣相信殿下,明年一定能够推行此事。”

  说白了,赵光美是想让科举考试变成真正的公务员考试,尤其是明算和明律两科,这都是真正的实用之学,学成后充入各衙门至少当个胥吏毫无问题,过一些年,再把这些人提拔起来去当官。

  这样的改革自然是有利于新儒学派的,说白了新儒学派的人数远比传统儒生多得多,且已经逐渐拥有了自己的纲领,那些学律法的,学算数的,学物理学技术的,自然也都会去学新儒学,俨然已经背离了传统的孔孟之道了。

  事实上真要去做胥吏的话,这些新儒学派反而是更容易做出成绩出来的,而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进士……以后可能直接就没了。

  这是要断了文官的根啊。

  为什么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首重进士?其实很简单的道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么,进士考的这些东西,诗,策,论,这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是没有满分这个概念的,尤其是宋朝毕竟还没开始搞成猪理学和八股文,比拼的是考生的才气。

  然而何为才气?那是需要家庭熏陶的,那是有阶级性的,玩这一套,普通家庭的孩子是玩不起的,而且这个内卷也是无限的,当然,也确实是更能筛选人才。

  然而明算、明史、明经、明律就不同了,众所周知,对于真正的学霸而言,只有写作文才会扣分。

  换言之这几科都是很容易考满分的,那还怎么评一个一二三四?如果考满分的人太多,又怎么择优录取?

  没有选拔人才的作用,久而久之这几科自然就没落了,现在倒是还好,等以后进士彻底独大,真的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以后,所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