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22章 运河_争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说明大秦的大环境还是可以的。

  饱不忘饥,有备无患,粮食储备在后世都是关乎国家命运。

  杨峥下令在各地修建四大粮仓。

  华阴建广通仓,用以储藏关东输入关中的粮食,这个仓库也是最大的,最高可储藏一千万石粮食。

  雁门郡建阴山仓,用以经营漠南,随时支援漠北。

  敦煌修建玉门仓,辐射西域。

  渤海郡修建海东仓。

  四大粮仓不归当地管辖,由仓储司直辖,最主要的功能便是把南方的粮食输送到北方。

  每座粮仓都是建立在雄关后面,或者坚城之中。

  遇到灾荒,可以直接开仓放粮。

  地方发生叛乱,或者外敌入侵,大兴的中军可以快速反应,不需要“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伴随粮仓,地方上迅速崛起了漕运行业。

  江南、蜀中的粮食要送到北方无疑是个巨大而长期的工程,一去一回,动辄半年,若是征发徭役,对百姓自然伤筋动骨。

  杨峥干脆放开,允许民间承办漕运事务。

  物流从古至今都是吸纳就业的行业,一条漕运线就是一条生态链,可以制造十几万的工作岗位,养活十几万人家。

  朝廷得到战略贮备,百姓得到稳定的饭碗,也算是一举两得。

  工钱,直接给硬通货粮食。

  杨峥也不求短期内就把四大粮仓装满,主要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加强南北之间的联系,盘活经济。

  现在江淮、荆襄、岭南、交趾地广人稀,也消耗不了这么多粮食,与其积压在当地发霉,还不如拿出来打造漕运命脉。

  将来人口多的北方顺着漕运线,自然会流入人口少的南方。

  顺便发展一下造船业,一举多得。

  而漕运线也是最好的进兵通道,从北向南,从西向东,基本都是顺流而下。

  秦汉魏已经打造了完整的运河体系,大秦拿来就可以用了。

  秦朝有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系统,汉朝在此基础上又修建了不少运河。

  曹操为统一河北,修建了大量运河输送粮草。

  为压制东吴向淮河的进攻,司马懿采用邓艾的计策,兴陂修渠、引黄济淮,穿渠三百里,溉田两万顷,淮南淮北淮西自此连成一片,洛阳之兵,顺运河而下,瞬息可抵寿春、合肥,一巴掌直接压住了东吴的天灵盖。

  邓艾在淮南淮北兴陂修渠之策,为江淮的崛起打下了坚实根基。

  当年的陂,现在全收入屯田司。

  封赏伐吴大军之后,屯田司手上还有一万五千余上等陂田。

  种上占城稻之后,粮食简直井喷而出。

  所以江淮的运河杨峥完全不用多花心思,当地官府每年冬天征发徭役疏浚拓宽一下即可。

  运河其实就是古代王朝的血管。

  “邓艾可惜了。”看着淮南地区的沙盘,杨峥忍不住有些感慨。

  虽然当年是你死我活的敌人,但各为其主,也是没办法的事。

  邓艾不投奔司马懿,一个种田郎,很难有出头之日。

  “邓艾之孙邓朗当年被发配西域为奴,尚在人间。”卫瓘提醒道。

  “那就赦免之,赐钱三百万,令其还乡,均田一百亩。”杨峥一向反感举族连坐,邓艾于华夏有功,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仇怨早就淡了。

  就算邓艾跟大秦有仇,已经到了第三代了,没必要抓着不放。

  再说当年堂堂正正的死在战场上,谈不上有大仇大苦深。

  为邓艾保留一线香火,也算为老杨家积些阴德。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