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77章 封赏_争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郡公,加柱国,离勋功制的顶峰上柱国只差一步了,真正的位极人臣。

  敌人永远不会消亡,危机永远存在,杨峥不求大秦千秋万代,不求永远和平,只求这片土地上的人永远不失去斗志,哪怕历史的长河再黑暗,也能鼓起勇气继往开来。

  扬州一分为三,淮南为淮州,江东为吴州,东面的庐江、豫章、庐陵、柴桑析置庐州。

  统治也需要成本,开发更是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

  奏表上说的简单,但此行的难度不小,只要东吴的长江防线用心防守,王濬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自古以来有几个权臣能做到这地步?

  洛阳建魏帝祠、夏侯祠,以祭奠曹髦和夏侯玄。

  “陛下文治武功,远超前代君主,可效秦皇汉武,泰山封禅。”卫瓘拱手道。

  杨峥记得历史上直到唐朝才真正纳入治下,但一直动荡不安,时叛时降。

  广州、交州地区维持不变。

  有这个功夫,还不如在西域、草原、辽东使劲……

  杨峥拜其为镇东大将军,封湖县侯,加上护军,持节,都督吴、庐二州事,江东还需要他继续发光发热。

  杨峥望着沙盘,其实还有很多地区划分很模糊,如南中与岭南的交接之处,后世此地为贵州。

  其实一旦人口上来,自然会辐射到这些地区。

  司马家的遗毒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修复。

  没有一个州能独占一个地缘板块。

  大兴城南郊,杨峥令匠人建造一座巨大的忠魂碑,凡是为国殉难将士的名字都刻在上面,供百姓四时拜祭。

  天下一统基本完成,杨峥设凌烟阁。

  杨峥个人觉得,这时代怎么拔高诸葛武侯都不为过,刘备白帝城殒落后,是诸葛亮将一个在亡国边缘的蜀汉拉了回来。

  没办法,杜预的功劳摆在这里,从凉州时代起,便是大秦的顶梁柱。

  曹髦的血性也是华夏精神财富之一。

  有他们的家人,有他们的袍泽,跪在名字之下,泪如雨下。

  不过一个问题也摆在杨峥面前,杜预的封赏有些难办。

  “愿尔等忠魂,佑我中华国运昌隆,繁荣昌盛!”杨峥祷告苍天,然后端起酒爵向大碑酹下。

  不过很多人的名字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没留下一丝痕迹,更有很多人默默无闻的牺牲,只能以“忠魂”二字代替。

  首功是王濬,但运筹帷幄,总领东线伐吴大军,攻破濡须,灭钟会、擒孙瑾,这个功劳不在王濬之下。

  只要他动动心思,蜀汉早就不姓刘了。

  罗宪升镇南大将军,持节、都督荆、楚二州事。

  觉得没有太大的纰漏之后,杨峥便盖下印玺,剩下的就交给三省六部了。

  凡是为大秦流血流汗的人注定不该被遗忘。

  如今的中原处处都需要投入,淮南、荆州等等还有大量人为制造的无人区,这些地方全都是肥沃地区,几百年后江淮甚至成了大唐的命脉所在。

  客观来说,此番伐吴之战,也的确是王濬功劳最大,冒着巨大风险从西陵顺江而下,声势震天,破了江东人心。

  划分州郡处理的差不多之后,便开始封赏有功将士。

  “此事以后再论吧。”杨峥没这个心思。

  一场封禅劳民伤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真正的丰碑在人心中,在史书之上。

  娃把电脑扯坏了,弄了两个小时…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