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34章 东与西_争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蜀中丰收让原本动荡局势渐渐平息下来。

  宣义司和镇抚司通力合作,蜀中百姓和豪强也很快就接受了现实。

  毕竟这是生与死的问题。

  再说秦国赋税相对而言并不重。

  至于河西豪强,完全是不知好歹。

  本来占据商路赚的盆满钵满,为了土地利益铤而走险。

  不过经过此事之后,原本有些坐大的士家豪强全都被剃了头,索、张、贾等士家全都被打压了一波。

  只有皇甫氏付出了一个皇甫陶,但皇甫家子弟极多,近些年又有皇甫重、皇甫商冒出头,文武双全。

  从此次世间就可以看出秦国谁是第一大士族,皇甫氏能沉住气,其他几家全都坐不住。

  度田之后,又清理出三十多万人口。

  抑制了豪强,扩大了百姓的生存空间。

  很快,百姓们就发现山林河湖再也没有人拦阻他们渔猎樵采,收取高昂的抽成,矿山也被收为国有。

  豪强们的不法之事大规模减少。

  度田初步完成,均田制才算是真正落了地。

  在度田的基础之上,算赋和口赋也可以收取了。

  两种税始于秦商鞅变法,名目是“为治库兵(兵器)车马”,算是一种军赋,汉代成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算赋每个成年男丁每年一百二十钱,口赋则是对未成年收税,每人二十钱。

  这两项被杨峥直接摊丁入亩,并入田赋之中。

  百姓不需要交钱,直接交粮食,免去中间商赚粮食的差价。

  算赋和口赋也是抑制豪强和宗族的一种手段。

  奴婢的算赋口赋是百姓的两倍。

  一个普通家庭交不了多少,但拥有大量土地和奴婢的豪强则需要多交。

  杨峥还成立了一个税务司,专门招收河曲、朔方长相丑陋,汉言不利索的羌胡为税吏,挂在度支尚书职下。

  郡吏和县令的任免权也收归中枢,本郡县人不得在本郡县为官为吏。

  乡里的三老、亭长、里长、什长、伍长全部纳入镇抚司、宣义司的暗中审查之中。

  至此,杨峥才真正把蜀中纳入秦国。

  也让秦国走上正轨。

  秋收之后,朔风乍起,肃杀之气越来越浓烈。

  中原这几年都是大丰收,府库逐渐充实起来,又没有大战事,实力快速增长,襄阳之战对于中原而言只能算小动静。

  几乎没有什么恶战,东吴就撤走了。

  而襄阳之战让洛阳君臣的信心高涨。

  不少人已经在高呼收复关中。

  洛阳陷入争论之中。

  颍川士族不希望与钟会兵戎相见,这两年钟会老老实实,认为可以和平演变。

  而以贾充、王祥为首的并州士族、山东士族则认为应该快速击灭钟会,不可让其坐大。

  究其原因,离淮北最近的是山东。

  山东士族天天被钟会的刀子顶着,当然不舒服。

  至于贾充,一向视钟会为眼中钉。

  司马昭最终选择攻打淮北。

  令安东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