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2章 出使_争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2章出使

  司马昭大军在寿春停留了一个月,到了四月,才率中军返洛。

  数万精锐簇拥着皇帝与太后銮驾,但皇帝曹髦却没有丝毫安全感。

  到处都在谈论司马昭的赫赫军功。

  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话非常巧妙的传入曹髦耳中:“大将军功盖寰宇,若不厚加赏赐,则无以定天下人心。”

  到了洛阳,果然君臣不断进谏,“大将军父子三人为大魏鞠躬尽瘁,国家方有今日之盛,望陛下再封大将军为晋公、加九锡、置晋国。”

  曹髦非常配合的准奏。

  其实准不准奏都不重要,传国玉玺在太后郭氏手中。

  朝堂上无一人反对,有人甚至委婉的提出当封司马昭为晋王。

  回到宫内,曹髦直接去找郭太后商议。

  “儿臣欲封大将军为晋王,不知母后意下如何?”曹髦执礼甚恭。

  高平陵之前的朝堂局势,原本是郭太后坐镇朝堂,宗族勋臣曹爽与世家功臣司马懿相互制衡,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可惜曹爽率先打破平衡,囚禁郭太后于永宁宫,大权独揽。

  但实际上打破了这个权力平衡的格局。

  导致郭太后暗中倒向司马懿。

  司马父子掌权后,都积极拉拢郭氏,与其联姻。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郭太后毕竟是曹家的太后,当年与明帝夫妻情深,明帝独宠之,曾因她赐死毛皇后。

  助司马懿,是因为曹爽先将矛头对向她。

  现在,司马氏一家独大,曹魏的江山若是不保,郭太后的这个太后也当到头。

  曹髦天资聪颖,苦思冥想多日,为自己寻到了一个盟友。

  “皇帝觉得如何?”郭太后五十出头,常年居于深宫,保养得体,气度雍容,举止优雅,岁月并未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

  “大将军功劳卓著,理应封王。”曹髦认真道。

  郭太后秀眉一挑,挥手让身边伺候的婢女退下,“皇帝难道就不担心这大魏的江山落于他人之手?”

  曹髦笑道:“母后觉得大魏江山还在曹氏手中不成?”

  一句话就让郭太后愣住了。

  其实当年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前,天下人无不以为他是再世伊霍,一直以来,司马懿的确也是这样的人设。

  郭太后希望司马懿推翻曹爽,辅佐曹魏,而不是取代曹魏。

  “只平了一个诸葛诞,就封晋王,他日扫平西贼,再封什么?”郭太后望向曹髦的眼神中带着长辈的怜悯。

  当年正是她力排众议,否决了司马师立彭城王曹据的决议,改立高贵乡公曹髦。

  能跟司马师争一时长短,可见郭太后手段绝不简单。

  “你大可安心,不必再来试探,只要哀家在,这大魏的江山必定是姓曹。”郭太后淡淡道。

  不过这句话落入曹髦耳中,意思就有些变了。

  若她不在了,大魏岂非不姓曹了?

  “多谢母后,儿臣继位多年,欲借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