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05章 第五〇五 井喷式科技发展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了1909年无线电报已经在通讯事业上大显身手。在这以后许多国家的军事要塞、海港船舰大都装备有无线电设备,无线电报成了全球性的事业。

  无线电报让全球通信变的更加的廉价实用。

  如果要铺设横跨太平洋的有线电报线路,董书恒觉得还不如直接发展无线电报技术。

  实际上这些技术就像是捅破一层窗户纸。

  一但戳破了,就会获得井喷式的发展。

  十九世纪末期的科技发展就是这样,不再向过去那样缓慢。

  蒸汽机从发明的成熟经历了几百年。但是内燃机从发明到实用也只是不到几十年而已。

  电力实用化之后,各种各样的电器设备更是向一下子冒出来一样。

  人们发现自己的想法很快就会成为现实。就连那时候的科幻小说的设想都维持不了几年就能够被人们实现。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了在十九世纪中后期,人类的科技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足以支撑科技井喷式的发展。

  材料,就是材料限制科技的发展。现在董书恒认识的很多东西。他手下的研究所实际上都能够研制出来。

  但是,他们没有合适的材料。

  近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材料学的发展。

  而这个时期,也正式材料学大发展的时期。元素周期表在这个时期被渐渐补齐。

  电力的应用让很多以前难以提取的元素能够被人们提取出来。

  “走吧,这个无线电报机你慢慢做,即使做好了,有线电报也还是要造的,这些线路以后也不会浪费,可以改造成电话线路嘛。”董书恒道,他不希望徐寿陷入到一种急躁的状态。

  无线电报机有了,收音机也就不远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将更加便捷,那个时候才是真的全面开启民智的时候。

  就像是练功一样,搞科研急躁了也容易会走火入魔。

  董书恒对徐寿给予了很高的期望。董书恒手中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少本土的科学家。

  这与华夏一直以来的教育模式是有关系的。

  董书恒现在手中的科研骨干大部分都是归化的洋人。书院自己培养的人才还都是幼苗。

  对这些归化的洋人,董书恒平时还要防着一手。但是对于徐寿他什么可以讲。甚至是自己知道的百年后才出现的东西都可以告诉他。

  “咱们还是先去看一下那个电灯运行的怎么样了吧。”董书恒说道。

  众人这才来到了电灯实验室。

  “总统,将灯泡中的空气抽取出来,制造真空条件,确实是一条正确的研究路线。我们近段时间主要实验各种材质的灯丝,希望能够发现一种最为耐用的材质,而且这种材料还必须有一定的电阻。”徐寿介绍道。

  “在众多的金属中我们只发现了钨金属最为适合,但是钨金属的拉丝工艺还不成熟,况且,钨金属现在只有钢铁实验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