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六章 天锅酿酒_大明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明朝的酒度数依旧不是很高,但是朱元璋喜欢喝酒,也开了大量的酒楼,这就让明朝的时候,酿酒就蔚然成风。明朝皇宫里就有“金茎露”“太禧白”“长春白”等名品。民间名酒更层出不穷,稍微有头有脸的士大夫,都喜欢“开局造酒”。

  毕竟比起之前复杂的发酵酒工艺来,“烧酒”显然更操作简单。所以万历年间,仅应天一地的士大夫们,就有33种自制美酒。

  市面上的美酒更是琳琅满目,每个地方都出现了代表性的名酒,比如沧州“沧酒”,济南“秋露白”酒,广东“荔枝酒”,徽州“白酒”,各个名噪一时。

  并且明朝人的日常饮酒消费,也是越发惊人。特别是奢靡之风大起的中后期,哪怕“中人之家”的宴席上,也必须有酒。造酒的消耗也惊人,特别是“烧酒”普及后,对粮食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明朝嘉靖年间,仅淮安府一地,每年造酒曲的原料,就要消耗一百万石小麦,这些酒曲倘若再用来酿酒,那更要再用掉一千万石米。要知道,明初朱元璋收复辽东之战,也不过动用了一百二十万石军粮。造这些酒,足够朱元璋打十场仗。

  所以明朝初年的酒的度数基本不会太高,朱元璋也会控制的,酒精需要的就是度数高,朱朗曾经去过一个小村子,是徽菜之乡绩溪县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有一个一个简单的酿酒作坊,朱朗在这个家里住了一个多月。

  朱朗现在还记得,当初夏的阳光穿透氤氲着的白色酒蒸汽,从青瓦房檐的缝隙中投射下来,打在男人刻满皱纹、却隐隐氤出皮革光泽的脸上时,时光仿佛逆转回数百年前。

  这家酿酒的小作坊已经存在了上百年,曾经这家人的祖辈们也在用同样的方式酿造白酒。穿过历史的漫长岁月就在天锅冒出的水蒸气中,一点点飘忽而去,简单而规律。

  这种古法酿酒叫做天锅酿酒,就在这普通农户自家的灶台上。

  用一口过节时蒸面食糕点的大锅,锅上有一个木质的甑桶,甑桶上架着一口已经断了打造手艺传承的厚实锡锅,锅顶成漏斗状,里面满满的放着冷却用的山泉水,天锅里面是倒着的漏斗状,锅边圆柱型向下延伸,底端内部有集酒沟。接着一根导酒管。

  下面的甑箅里被男人填满发酵半个月之久的酒糟,密封上盖。灶里柴火旺盛,蒸煮酒糟,含有酒精的气体被装满冷水的天锅冷却,凝成液体,顺着上面的锅身一滴滴汇聚到锅底集酒沟,酒从导酒管道流出,这就是古法天锅蒸馏酿出的酒。

  天锅蒸馏酿酒,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冷凝,而是酒蒸汽反复被蒸馏,出酒温度高达50度以上,而非古法蒸酒,出酒温度不过十七八度而已,朱朗问过男人,这个天锅蒸酒度数是多少。

  男人告诉朱朗,普通蒸馏,可以将蒸煮过后混合过酒曲的粮食蒸馏分离成55%-65%左右的白酒。

  如果你还想度数高,就蒸馏两遍以上,这样可以蒸馏出75度左右的酒...这已经够了,30度的酒精用于物理降温。

  发热时,除了服用退烧药物外,还可用浓度为30%酒精物理降温。

  具体方法是将纱布或柔软的小毛巾用酒精蘸湿,拧至半干轻轻擦拭前额、颈部两侧、胸部、腋窝、手脚心等部位。

  要注意的是,儿童、酒精过敏者等人群不宜用该方法降温。并且,如果发烧时伴随有呕吐、腹泻,或者持续高热不退等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40度到50度的酒精用于预防褥疮。

  有些患者长期卧床,背、腰、臀部因长期受压易引发褥疮。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就是勤按摩。按摩时可将少量40%~50%的酒精倒入手中,均匀按摩受压部位,这能提高预防效果。

  75度的酒精用于灭菌消毒。

  外出就餐时,可带一些含75度酒精的棉球,棉球用酒精浸着,瓶要密闭。就餐前,用酒精棉球擦拭餐具和手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细菌感染。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