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4章 凯旋大道_楚汉争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秭陵城北新修了一条大道。器:无广告、全文字、更

  这条大道宽一百步(150米),长十里,整条大道以大青石铺面,两侧还种了大量的huā卉、巨木,团huā锦族、美奂美仑,大道一端连着秭陵城北的武威mén,一端则连着乌江边的码头,在大道北端还盖了座巨大的牌楼,上书“凯旋大道”四字。

  如果项庄看见了一定会哭笑不得,他也就无意中跟项他说起过盛唐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以及法国的凯旋mén,结果项他就给他整了条凯旋大道。

  不过,通过这条凯旋大道,已经可以一窥楚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了。

  整条大道耗时仅仅三个月,差不多就是项庄带着骁骑军离开秭陵的同时,凯旋大道就正式开工了,为了修建凯旋大道,项他足足招募了两万多工匠以及十几万民夫,还斥重金购买了数以百万计的大青石。

  这也算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了,却几乎无损楚国的国力、民力。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楚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膨胀到了一个让人无法想象的高度,甚至连项庄这个始作俑者,也绝对想象不出来。

  在史学界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在唐宋之前的华夏,由于生产力低下,根本就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工商业的条件,因为工商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壮劳力脱产,壮劳力脱产再加上生产力低下,就必然会导致粮食减产,从而导致严重的饥荒。

  商鞅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才制定了重农抑商的国策,并且延续近千年!

  事实上,商鞅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后世的追随者更是邯郸学步、固步自封。

  工商业的发展的确会导致壮劳力向工商业领域流动,因为做工似乎来钱更快。这就必然会导致农夫的减少以及粮食的减产,但这只是暂时的,因为市场会进行自行调节,由于粮食的减少,必然就会导致粮价的提高,粮价的提高必然就会促使手工业者回去种田!

  除了市场会对农夫、手工业者的数量进行自我调节外,工商业的发展更能反过来促使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道理是明摆着的,当种田不再是为了维持自家温饱,而变得有利可图时。农夫就会想方设法去提高农田单产,农夫有了这种需求,铁匠们就会想方设法提供更优质的农具,要想提供更优质的农具。就得想方设法改善冶铁工艺!

  这就形成了一种良xìng循环。最终工商业的发展不仅没有导致粮食的短缺,反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遗憾的是。古代华夏并没有进入这样的良xìng循环。

  但是在西方,却进入了这种良xìng循环,正是由于工商业的发展,才导致西方使用铁器的时间比华夏早了整整一千年;而且在西方,罗马帝国时期的工商业就已经非常繁荣了,却也没见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