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零八章 魏公良臣文集_司礼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四宝认出这老头是什么景逸先生,在这帮东林师生中威望很高,但这不代表他景逸先生就能坏了魏公公定下的规矩。

  “高攀龙,我家公公可是说了,劳动面前,人人平等。别说你是进士出身,就是状元郎,也得老实干活!”

  宋四宝声音响亮,是刻意叫所有人都听清楚。

  他这话也真是魏公公的原话,因为魏公公并没有把高攀龙这进士出身当成什么了不得的大事,须知这位高大先生辞官前不过是广东揭阳的小小典吏,七品官都没的。

  所以包括高攀龙在内的几个进士出身在魏公公眼里也就是个履历,相当于在哪个大学上过学。至于举人、秀才,他更是不放在眼里。

  “不干!”

  高攀龙最恨阉人,气的胡子都翘了。

  宋四宝嘿嘿一声:“景逸先生,我家公公对你老人家可是格外关照了,若不然,我怎能叫你这做轻松的活。”

  高攀龙真是不想干了,他受不了这耻辱,断然说道:“你有胆便打死老夫好了,老夫今日说什么也不做了!”

  “这天快黑了,魏公公说了,天黑之前你们不能把这堆石头清光,便没的晚饭吃呢。”宋四宝可不敢真把这景逸先生给打死。

  “不吃就不吃,老夫饿死也不替阉贼做牛做马!”高攀龙气性上来,不管不顾。

  宋四宝不乐意听这话:“景逸先生这话说的不对,你怎么是替我家公公做牛做马呢?先生明明是在替这方圆数十里的百姓干活,要知道这路修好了,造福的可是百姓啊。”

  “休要啰嗦!”

  高攀龙怒吼一声,“今日要打便打,要杀便杀,休想老夫再为阉贼出一分力!”

  这吼声让周围的东林师生不约而同放下了手中的工具,一个个敬仰的看着高攀龙。

  “景逸先生,那对不住了。凡事无规矩不立,您老这是自找的。”宋四宝脸顿时黑了下去,他一挥手,命左右:“来啊,请景逸先生去学习改造一下!”

  ………

  读书人都是懂道理的,但懂道理不代表他们就应该脱离劳动者,成为凌驾于劳动者之上的特权阶层。

  魏公公不喜欢儒家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

  虽然,他自个就是读书人。

  他认为,只有深入到劳动人民中去,读书人才能懂得更大的道理。否则,他们懂的道理就是有着局限性,受阶级限制的道理。

  这个道理,对读书人很好,但对于普通人却不好。

  儒家说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什么是格物?

  魏公公旗帜鲜明提出,格物不是探究事物,而是劳动。

  唯有劳动,才能格物致知。

  劳动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则心正,心正才能修身,尔后方可齐家治国平天下。

  脱离劳动的读书人,懂的道理越多,对百姓则越坏。

  任何事物,任何道理,都能在劳动中发现,都能通过劳动来实现。

  所以,劳动改造,是纠正读书人脑子中迂腐、高高在上思想的有效途径。

  因而,魏公公特意安排东林师生们集体劳动,他老人家可是用心良苦啊。

  当然,要不是高攀龙在顾宪成头七那天鼓动书院众人拜祭顾宪成,魏公公也不至于这么急着就把东林师生们劳动改造。

  按他的计划,这帮人至少得先养一阵,让他们缓和紧张的情绪,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才行。

  劳动改造的最关键一环不在劳动,而在于改造。

  “进去!”

  高攀龙被两个爪牙推进一间小屋子,屋子里只有一张木板床和一张桌子,桌子边是个板凳。

  “好好学习公公的文选,好好反省,改改你那自以为是的臭毛病!”宋四宝在外面说道。

  高攀龙这才注意到桌上还摆着一本书,上面写什么魏公良臣集选。

  一个狗太监也有脸弄什么文集!

  高攀龙气极反笑,倒要看看这魏阉有多少文墨,气鼓鼓的将这文集打开,映入眼帘的就是一行大字——“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