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八章 魏公公校兵_司礼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而日军原本就是以火器为主,在日本国内和朝鲜战场上都是得到战火考验的。

  日军铁炮队也是得到大明和朝鲜军队认可的。单论战斗力,日军其实是很精锐的。朝鲜之役之所以以日军失败告终,政治因素占了很大程度。

  援朝战争结束前,日军实际还是占领朝鲜一半领土的。好比良臣前世抗日战争时,打到最后,国土大部分还是控制在日军手中。

  因此,日军的战斗力是不容置疑的,不能因为对方战败撤出,就认为他们都是乌合之众。

  魏公公重用降倭,就是看中这一点。

  基于实事求是考虑,魏公公判断南下出海后,最先的武装冲突也是要以降倭为主力解决,而非家乡子弟们。

  所以,加强降倭的训练强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毕竟,这些家伙最少的也有十年没摸过火器了。

  长时间不使,再熟的手都要生。

  十发三中,要求不过份。

  只要达到这个要求,花再多的钱,魏公公都不会心疼的。

  他可不希望自己南下出海后打的第一仗,就是个全军溃败的下场。

  ……….

  曹文耀和伍福铭的建议,魏公公不是不想采纳,但正如他对二人所言,确是时机未到。

  给把刀剑砍人,是个人都能做到。

  但魏公公要的是军队,是一支强军,能够拉上战场和更强大的敌人正面硬扛的军队,故而,他的要求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

  可以预见,在没有任何战场经验的情况下,便是武装到位,家乡子弟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也定然是惨不忍睹的。

  这当中如果非说有人能够适应下来,可能除了杀猪的屠夫不会再有别人了。

  军队,是有传承的。

  这个传承就是老带新。

  魏公公手下除了降倭,压根就没有老兵,谈何带新。

  而降倭是不能打散的,总共就这么几百号人,打散了编,根本发挥不出作用。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可以说,真打起来了,只要死了一个人,甚至只是见了血,魏公公的肃宁子弟兵可能就会崩溃。

  曾国藩的湘军可不是一开始就能打,能扛的。起初,也是崩溃无数次。

  教训摆在眼面前,魏公公如何能不借鉴。

  曾剃头能跳河,他可不想跳海。

  所以,只能以降倭为主力,以子弟兵为辅助,通过一场又一场小规模,烈度不高的战斗来一步步使新兵们适应战场,最终转变为精锐主力。

  这个过程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很长的时间。

  …….

  今天的校阅,是象征,也是表态。

  是充分表现他魏公公对于家乡子弟重视的一种手段。

  于是,曹文耀和伍福铭这两个坐营官很快就接到了魏公公校兵的命令。

  二人很是疑惑,不知一向不管事的魏公公怎的就突然要点兵了。

  倒也不敢怠慢,号令一发,咚咚一阵鼓号,长城脚下就活动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