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3 源头在宗教_重走未来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视追随者挽留,依然选择急流勇退。

  为了彻底告别杀戮,朱二郎甚至毅然走出庐江郡。

  或许朱二郎赴了孙策后尘,或许朱二郎死于追杀途中,或许朱二郎病死外地,总之朱二郎从此彻底没了音信。哪怕朱二郎的昔日亲信,他们也不晓得朱二郎此刻隐居在哪里,究竟是生是死。

  朱二郎隐退后,部下仿佛树倒猢狲散,无奈各奔东西。其中一名部下,却突然间鹤立鸡群。此人,名曰陆有余,本名不得而知,张晋只晓得效力朱二郎帐下时他尚且绰号陆小六。朱二郎隐退次日,陆小六更名为陆有余。

  陆有余不愿意就此隐退,他参考绝圣门的已知框架和朱二郎的朱侯旧称号,高举朱二郎的旗帜很快建立起名曰“朱侯门”的新组织。陆有余努力说服朱二郎旧部团结起来:“我们因为二郎而聚,却不能因为二郎而散。”

  陆有余自称吴郡陆氏支脉,即是陆逊的同族远亲,陆逊见了他也要喊一声叔。话说,自陆康迁家到庐江郡龙舒县,吴郡陆氏其余族属迅速衰落,但凡有点儿想法的俊杰,都跨过长江投奔陆康。大家都对陆有余的吴郡陆氏攀附不以为然,连朱二郎都不相信陆有余的自夸,最多当他是汉室宗亲刘备那样的疏远关系。不过,陆有余的文化程度颇高,能读书识字做文章,颇得朱二郎信任。

  除了能够读书识字做文章,陆有余还有宗教信仰优势。陆有余信仰的教派,虽然名字不叫太平道,却与张角的太平道非有很多相通之处。张晋甚至言之凿凿判断说,陆有余的信仰就是太平道,改名字是因为忌讳数十年前的黄巾之乱。

  朱二郎收服陆有余时,陆有余就已经有了四五名追随者;跟随朱二郎横行庐江郡期间,陆有余又在朱二郎部属群体里积极传播宗教信仰,悄然无息间积累了很多影响力。例如张晋,他父亲是汉中张鲁的道兵,全家都信仰五斗米道。曹操兼并张鲁之后,张晋全家为虎豹营效命,待朱二郎任职虎豹右监,陆有余就通过宗教辩论说服张晋全心全意改投朱二郎的教派。

  而后朱二郎刺杀曹操,其实也有张晋的一份贡献。

  朱侯门建立之初,张晋等宗教信徒全都第一时间加入,改奉陆有余为新主。

  张晋等朱二郎旧部正准备欢庆未来,怎想陆有余突然间性情大变,整日捧着《道德经》《南华经》等经典名著蹙眉思考,时而喃喃自语背诵其中名句:“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又过半月时间,陆有余仿佛大彻大悟想通了,简单粗暴地宣布把朱侯门改组为诛侯门,继而冷酷手段整顿诛侯门旧部成员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