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1章 投名状_大唐第一闲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财力无数。这次的防洪治理比起往年都要做得更好一些,但仍旧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洛谷二水的洪灾隐患。”

  李隆基立刻问道:“那依你之见,该要如何做,才能彻底解除这一隐患?”

  李适之说道:“陛下,臣近日参与防洪,曾在洪灾现场做了一些详细考察,也征询了许多抗洪之人的意见。他们提出建议,若在上阳宫外修建三道大型的防洪堤坝,便可以将洪水从城廓之外引走,不让它进入洛阳城。这样,或许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洛阳城年年遭受水灾威胁的重大问题。”

  李隆基的眼睛顿时一亮,说道:“上阳宫外修筑三道堤坝,这当真可行吗?”

  “陛下,这的确可行。”李适之说道,“臣在上阳宫外反复堪察了多次,并且绘制了一张堤坝建成之后的预览草图。见图之后,可一目了然的看到,那三道堤坝确实可以将洪水挡在洛阳城之外。”

  “图呢?”李隆基问道。

  李适之面露一丝苦笑,“臣不知陛下今日将要问起此事,因此,将那草图落在了官署里。”

  李隆基说道:“无妨,你现场画给朕看一看。能知大略即可,不用太过详细。”

  “臣遵旨。”

  稍后,小宦官给李适之拿来了纸笔,他挥笔而就画下了一张草图,呈给了皇帝。

  李隆基看完以后哈哈的大笑,“适之,你果然是一个用心做事的干练能臣。告诉朕,假如即刻动工,这三道堤坝多久能够完成?”

  李适之立刻答道:“陛下,臣与一些有经验的大匠私下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告诉臣说,假如征招十万民力一起动工,有望在半年之内完成。”

  “半年?从现在开始计算,大约能够赶在端午汛期之前完成,正好。”李隆基点了点头,“适之,这一共需要多少钱财?”

  “陛下,这可能是一个大问题。”李适之说道,“三道堤坝从无到有,十万人的工钱,不家劳作半年的吃喝用度,将是一个极大的数目。臣估计,至少要开销三百八十万緍,甚至达到四百万緍之巨。”

  “四百万緍?四十亿钱!”李隆基轻吁了一口气,“这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

  李适之说道:“陛下,去岁关中闹了饥荒,陛下驾幸东都,上百万人需要在洛阳重新安置。长安那边需要赈灾,河北与河西又打了几场仗。这些开支全都十分巨大,朝廷到现在都没能缓过气来。现在户部那边,恐怕拨不出这么多的钱来修筑三条堤坝。所以臣一直没敢提出,修筑堤坝的建议。”

  李隆基面露赞许之色,说道:“适之,你考虑得很周到。但这三座堤坝非修不可,不然每年都要闹上这一次,所需耗费的财力物力与人力,只会更多。既然户部没有钱,那就从朕的内帑里拨款。无论如何,要赶在明年的端午汛之前把这三座堤坝修好。”

  “陛下,这万万不可!”李适之连忙说道,“倘若从内帑拨款修堤,那接下来的半年里,陛下和宫里的娘娘嫔妃,皇子公主,还有那么多的宦官侍儿们,吃什么呢?”

  “无非就是节衣缩食嘛,总不会饿死人。”李隆基淡然道,“朕的后宫里面养了十几万人。他们年年生受万民贡奉,却很少给社稷百姓做出什么贡献。现在只是叫他们节省一些,便能修起这样三座,功于当代利在千秋的防洪大堤,何乐而不为呢?”

  “陛下,臣建议……不要这样做。”李适之小心翼翼的道,“倘若削减宫中开支从内帑拨款修堤,那河堤尚未动土,就已经招来了许多人的怨恨。”

  李隆基笑了笑,“你是害怕,外延的官员招架不住,来自于内廷的怨气,从而担心工程受到影响吧?”

  李适之苦笑了两声没敢承认,叉手一拜,说道:“陛下,臣建议另想办法,筹措这四百万緍修筑河堤款。”

  李隆基微笑道:“你有法子?”

  李适之说道:“臣建议,以赐虚爵的方式,叫天下富商前来慕捐。”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