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7章 士子归心_长安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着同坐于廊下庭前的元廷,心中是无限的期冀与庆幸。

  元廷,你本非池中锦鲤,终有一日你会一飞冲天。

  待那时,愿你我都站在最高处,再续你我前世未成之约,再尽你我前世尚未尽全之力。

  让这天下寒士不再受人欺凌,俱可仰天欢颜。

  “长史,自今日起,州学学子一律皆由学府定制统一学服,不分身份,不分年龄,学服所出皆由州里来承担。”

  此话一出,崔长史震撼地看向李绥,随即含着激动不已的笑,几欲动容落泪地颤声道:“臣代亳州万千寒门学子拜谢王妃恩德。”

  这一刻,崔长史看着面前的李绥,心底油然生出了抑制不住的敬畏与折服,他从未想到从出生便已站在顶端的御陵王妃,竟会真的心系寒微出身的这些孩子们,如此笃定而有魄力地打破陈规,为他们撑起一方新的天地。

  这,是他从来不敢想的。

  亦是那些世家贵族,官宦绅士绝不会做的。

  有那么一刻,崔长史的心里觉得,眼前这位御陵王妃心中的丘壑,便如鸿鹄一般,可乘风万里,绝非这小小的亳州可放得下的。

  而他们的亳州,或许也会因为御陵王和御陵王妃的到来,得以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宛如重生。

  李绥深知今日之举触动了无数贵族官宦的利益,就如当初她力排众议钦点元廷为状元一般,必会受到那些人的疯狂反扑诋毁,甚至还会连累到赵翌。

  但从重生以来她所求的,便是如前世一般,她本就是要打破门第偏见束缚,所以终有一天,她与世家、与贵族、与那些不可一世的官宦乡绅注定有一战,不过是早与晚罢了。

  她相信只要逆转风向,她一样有能力顺风而起。

  因而此事一出的当夜,李绥便快马加鞭寄信给长安的父亲李章,请求李章出手,与她相助。

  果不其然,不过半月,李绥在亳州打破陈规,收纳寒门学子入亳州郡县学一事便轰动了整个大兴,然而也是同时,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在许多官宦乡绅进言猛烈抨击李绥与赵翌悖逆祖法,动乱朝纲之时,兴朝各地的寒门学子,甚至是清流文人,乃至于以太子太傅陆周为首的文官重臣都上书赞叹赵翌与李绥夫妇的开拓之举。

  当进言夸赞的奏疏逐渐淹没了有心人的抨击狭隘之语,当各州郡县的万民请愿书纷至沓来,压满了杨崇渊的龙案之时,向来珍惜民心,看重民意,一心想要成为万世之君的杨崇渊也毫无意外地站到了李绥夫妇一边。

  藉此,兴朝在天下人的翘首期盼中发布了新的天子谕令,自即日起,各州郡县学,皆可收纳考核通过的寒门子弟,不问出身,一视同仁。

  此令一出,天下皆喜。

  那一刻,天下学子对天子的敬服与景仰顿时高涨到了极致。而杨崇渊也因这顺水人情所得的民心欣然不已,以至于千里送去赏赐封邑,赐予此事的功臣御陵王妃李绥,堵住了无数人的嘴。

  从此以后,兴朝开辟了历朝历代都从来没有的景象。无数的寒门学子与贵族子弟皆着统一的学服,在官学里,不再论身份,不再论地位,只论才学品行。

  正因此举,不久后兴朝也涌现了无数励精图治的英才,已是后话。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