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2章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_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却是气势磅礴、慷慨激昂,并且易懂好记,朗朗上口,最是能激励人心,鼓舞士气。

  再加上戚继光是大明军神一般的人物,他所作的这首《凯歌》,正是适合当做大明军队的军歌。

  歌毕。

  将士代表吴三桂上前发言。

  吴三桂此时年仅十八岁,由于上次孤军深入草原,立下赫赫战功,已经名震三军,甚至有人称之为‘大明冠军侯’。

  他原本是相貌堂堂,高额挺鼻,眉目清秀,兼具北雄南秀。

  只可惜在大战中失去了一只眼睛,此时戴着个眼罩,破坏了清秀,却多出了军人的铁血与彪悍。(前面说他失去一只耳朵,系笔误)

  吴三桂做了简单的发言之后,然后领着全体将士,朝着大明英雄纪念碑宣誓。

  “捍卫中华,保家卫国”的口号如惊雷一般轰隆,响彻云霄。

  将士们不曾平静下来的热血,再次沸腾起来。

  云霄看着人前领誓的吴三桂,不禁有些恍惚。

  由于自己的出现,千古第一大汉奸,此时成了少年英雄。

  这一幕让云逍心生感慨,不得不说造化弄人。

  能够少一些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这样的悲壮英雄,少一些像吴三桂、洪承畴这样的大汉奸,这是大明之幸,民族之幸。

  随着宣誓完毕,这次的忠烈祠祭祀也缓缓落下了帷幕。

  只是祭祀所产生的巨大冲击,才是刚刚开始。

  ……

  第二天,清华园陆续迎来了一批批客人。

  云逍本不想跟军方牵涉太深,免得引来猜疑。

  奈何兵政革新势在必行,军队的很多事情不得不过问。

  并且有些人不得不见,比如孙承宗、卢象升。

  随着各种新政的推行,加上免除三饷等惠民政策,朝廷又有了大把的银子进行赈灾,西北地区的民乱此时呈平息之态,对大明已经构不成致命的威胁。

  如今大明最大的威胁,依然是来自辽东和北方草原,尤其是辽东的建奴。

  由于失去了晋商的供应,建奴极度缺粮和军用物资,云逍本来算定,今冬建奴肯定会故技重施,再来一次千里奔袭,入塞劫掠。

  谁知这一次他却是失算了,建奴竟然一直按兵不动。

  后来云逍才知道,以前埋下的伏笔奏效了。

  一是卢象升驻节皮岛,不断袭扰建奴后方,牵制建奴不敢妄动。

  毕竟建奴也就那么点家底,大明可以输一百次,而建奴输一次就会元气大伤,因此皇太极也不敢冒险。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原三边总督杨鹤之子杨嗣昌,因父亲‘被朝廷所杀’,一怒‘叛国投敌’,投靠建奴,为阿敏效力。

  不得不说,这个杨嗣昌还真是个人才,玩阴谋诡计简直是超一流。

  他投靠阿敏之后,很快就获得了信任。

  有他为阿敏出谋划策,原本就难以服众的皇太极,越发受到掣肘,举步维艰。

  皇太极即使有心再次偷袭大明,有阿敏在后面拖后腿,什么事都干不成。

  杨嗣昌的事情,让孙承宗、卢象升再一次对云逍佩服的五体投地。

  什么叫知人善任,这就是了!

  云逍分析,皇太极接下来势必会想尽千方百计,拔掉皮岛这个钉子,消除后顾之忧。

  因此云逍一再叮嘱卢象升小心提防。

  并计划安排福建水师的李魁奇,率领一支水师前往辽东,供卢象升差遣。

  等孙元化研制出新式大炮,也率先供应皮岛。

  至于孙承宗,还是继续推行练兵、袭扰计划,在精兵没有练成之前,绝不轻易与建奴野战。

  送走孙承宗和卢象升。

  云逍刚歇上一口气,吴三桂前来拜见。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