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四十五章 耕田时的随想_重生之一路随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心驾牛的行为,自己一行割禾打稻的众人都是看在眼里的,旁边其他家的人也不例外。

  德铭老头看在眼里,对他旁边割禾的大儿子说道:“这个陈书记的儿子,太能干活了。他如果种田,家里的日子肯定好过得很。”

  他儿子用手臂上的衣服擦把脸上的汗,笑道:“他不会来种田的。他不是周丽雪同学吗?会考上大学的,更有出息。”

  老头点点头,同意儿子的说法。他实在是欣赏随心干活的利索和快速,以前没看见过驾牛有这么快的。

  随心开始踩第二丘田的禾滚时,第三丘田也收割完了,随心知道丽雪家的抢收任务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四丘田只有二亩多。

  随心踩着禾滚,觉得种田是有乐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是古代隐士过的日子。

  不过,随心清楚,隐士大多是待价而沽之辈,既然是隐了,怎么又会出名?所以名不副实。

  隐士乃沽名钓誉之徒,古人,是为了“学而优则仕”,是为了把所学卖给帝皇家,归隐是种手段,是文人之间的互相吹捧,彼此造势,最后在官家得个肥缺,享受荣华富贵,也就是常说的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吧。

  象看不惯时政的陶渊明那样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才是真正的隐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之所以有名,是他早在归

  隐前就大有名声,早就出名了,不用炒作!

  随心想,多年前,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他们不会觉得种田有乐趣。知识青年远离出生的城市上山下乡,尤其是从京城和沪东这样大都市下到南蛮之地、北方大荒之地的十多岁、二十来岁青年,他们的人生确实是经受了磨难,女青年尤胜,她们中,被迫害甚至的事件不断发生。唉!自己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重生了,还修炼有成,才会有思古之幽情,而多灾多难的“知青”,他们哪会有自己这般闲情逸致呢。

  自己就是想得多,随心自嘲,这应当是重生人士的毛病,主要也是现在的生活太简单、太悠闲。幸亏自己要挣钱改善生活、为第一桶金打基础,还要关心照顾好这些爱恋自己的女孩们,自己才过得充实,不然的话,自己就象从前、和现在的聂群他们一样,无所事事。

  随心轻轻松松地耕完了第二丘田,这是夏梅抓阄分到的最大一丘田,在周家湾生产队的水田里排第三。

  看看表,是下午五点差几分。天上太阳偏西了一大半,远处山顶上的天空中有了几朵白云,阳光照出的影子开始拉长,田野中微风多了一丝,气温是降了一点,如果这时候出来出工,倒是蛮合适的,只是干不了多长时间的活。

  抓紧时间耕完第三丘田,生产队收工是六点,自家干活可以伸缩点,吃晚饭前完工是没问题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