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0章 大汉钱行_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0章大汉钱行

  镡纶被抓之后,镡承也暂时被革职调查。

  孙乐这个吏员被抓捕起来,张氏也被抓捕起来。

  接下来的数日,大汉的朝堂依旧如同往常一样太平。

  官员们各司其职。

  但纳商司的公文,却已经引起了涌动的暗流。

  十月下旬,瑟瑟寒风在秦岭的山峦之间呼啸,一匹快马飞奔出斜谷口,很快将重要的公文交代了五丈原。

  当诸葛亮读完这份汇报的时候,脸色沉了下来。

  杨仪察觉到不对,问道:“丞相,怎么了?”

  诸葛亮将汇报递给他,杨仪看完之后,脸色也阴沉下来,他愤慨道:“岂有此理!朝廷正在用兵之计,这些人却在后方中饱私囊!”

  众人面面相觑。

  诸葛亮让杨仪念了一遍。

  听完之后,所有人都神色诧异。

  霍弋说道:“丞相,下官有话要说。”

  “你且说来听听。”

  “纸张极其宝贵,所牵涉到的利益足够大,自然有人动心,下官相信,不仅仅是镡纶,京师还有诸多人也都有了心思。”

  诸葛亮点了点头,赞成霍弋的说法。

  “现在看来,济安的《大汉商社管理条例》却是一个明智之策。”费祎说道,“既然有那么多人有心思,堵是很难堵住,倒不如梳,济安之策重在一个梳上。”

  “但镡承所言未必是错。”杨仪说道,“这样下放下去,魏和吴很容易掌握。”

  “就算不下放下去,魏和吴要掌握,也不难。”

  诸葛亮说道:“现在的重点并非杜绝魏和吴的偷窃,而是加快纸张的制造,蜀中最大的优势是竹子数量极多,我是赞成济安的做法的。”

  “而且如此一来,益州的纸张价格会快速降下来,对内的利润没有那么大了,官员和贵族也不会争先恐后想要暗中夺纸。”

  说完,诸葛亮拿起了李衡的汇报,他沉思起来。

  “济安想要增加铜钱的铸造。”诸葛亮开口说道,“你们认为如何?”

  “万万不可。”杨仪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若是肆意铸造铜钱,必然造成物价飞涨,更要命的是,部分官员必然比百姓提前知道朝廷要铸钱,肯定会私下大量购买物资,等到物价飞涨,再拿出来卖。”

  杨仪这个人,虽然心眼小,但对内政的许多事情,理得还是非常清晰的。

  印钱这件事的风险极大。

  它不是简单的货币贬值这么简单。

  在印钱的前夕,权力者必然提前知道政策,也必然提前知道接下来的局面。

  提前知道后,就能够提前准备。

  例如大量购买粮食、布匹等等。

  等到物价飞涨之后,这些人就能够高价卖出去,赚得盆满钵满。

  最后老百姓的伤害是叠加的,倍增的!

  这就是古代社会,权力和金融结合之后的后果。

  其他人都沉默不言,显然是默认了杨仪的说法。

  “若是规定购买纸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