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八章 打仗就要赚钱_中华大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点点头,站住了脚步看他,微凉的晚风从两个人的十步开外是那些亲卫,谭嗣同只感到一阵战栗。全//本//小//说//网//面前的这个人,真的是那个痛列无双的杀人魔王吗,那个心狠手辣,屠城不眨眼的屠夫吗?

  王道”与“霸道”是孟子的著作中经常提到的两个基本概念。在这里,“道”是指思想与观点。哪方面的思想与观点?是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思想与观点。换句话说就是站在国家统治者的位置上,如何对待他治理下的老百姓的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以孟子为代表的一派思想家,对老百姓的力量,对他们在维护国家政权稳固和推进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有比较充分的认识。知道必须减轻剥削,缓和矛盾,尽量争取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政权,使国家长治久安。为了让自己的这种思想观点更具权威性,孟子便假托于“先王”,即声称这一套是从历史上那些贤能的帝王那里学来的,于是称“王道”。

  从孟子的政治立场看,他代表的是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地主阶级的利益。他有一套强国的理论,而且自负很高。他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真是以天下为己任。他一生学习孔子的学说,以儒家思想的继承人自居。他的关于王道的思想,确是承传了孔子的。中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所说的就是对待老百姓地两种不同的态度:用政令来训导老百姓,用刑罚来控制老百姓,其结果是老百姓逃避(这种统治)并会失去羞耻之心。用道德来引导老百姓,用礼教来团结老百姓,老百姓不仅能有羞耻之心,而且会顺从。孟子把这两种为政方式归结为“霸道”与“王道”,自己主张的是后者。

  主张实行“霸道”的是法家。法家也是处于上升期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们与孟子的区别是一为激进派,一为温和派。法家认为老百姓不过是统治者实现其统治意图的工具,主张要对这些“工具们”实行严厉的统治,运用严刑峻法地手段。相比之下。孟子的思想更具历史的进步性。

  如果王霸问题仅仅是战国时期两个不同的思想派别之间地争论,那么我们今天重新提起它也就没有多大意义。实际上这王霸之争已经超出了历史的范围,成为我们观察和分析政治现象的一个独特的视角。比如在今天地世界上,有些人动辄炫耀武力。叫喊要打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把航母开到别国的大门口,为的是要损害别人地利益以扩充自己的利益。这就是霸权主义,是“霸道”。

  孟子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还要看是否能得到老百姓地拥护。“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