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三章 原子弹 中_中华大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子弹的另外一个难题也是限制其威力的重要瓶颈,核装药,只要使它们的体积或质量超过一定的临界值,就可以实现原子弹爆炸了。全\本\小\说\网\只是这里还有一个原子弹的引发问题,也就是如何做到:不需要它爆炸时,它就不爆炸;需要它爆炸时,它就能立即爆炸。要不然在自己阵地中爆炸,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这种控制是通过临界质量或临界尺寸的控制来实现。

  从原理上讲,最简单的原子弹采用的是所谓枪式结构。两块均小于临界质量的块,相隔一定的距离,不会引起爆炸,当它们合在一起时,就大于临界质量,立刻发生爆炸。但是若将它们慢慢地合在一起,那么链式反应刚开始不久,所产生的能量就足以将它们本身吹散,而使链式反应停息,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和核装药的利用率就很小,这与反应堆超临界事故爆炸时的情况有些相似。因此关键问题是要使它们能够极迅速地合在一起。

  中国核子工业的做法是,将一部分放在一端,而将另一部分放在“炮筒”内,借助于烈性炸药,极迅速地将它们完全合在一起,造成超临界,产生高效率的爆炸。为了减少中子损失,核装药的外面有一层中子反射层;为了延迟核装药的飞散,原子弹具有坚固的外壳。

  1918年8,中国研制成功的原子弹(代号叫“共工”式结构,弹重约3100公斤。直径约65厘米,长.235,4000吨梯恩梯当量。在枪式结构中,每块核装药不能太大,最多只能接近于临界质量,而决不能等于或超过临界质量。因此当两块核装药合拢时,总质量最多只能比临界质量多出近一倍。这就使得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受到了限制。

  另外在枪式结构中,两块核装药虽然高速合拢。但在合拢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仍然显得过长。以致于在两块核装药尚未充分合并以前。就由自发裂变所释放的中子引起爆炸。这种“过早点火”造成低效率爆炸,使核装药的利用率很低。一公斤235(或239)全部裂变,大约能释放18000梯恩梯当量的能量,一颗原子弹的核装药一般为15~25斤235(或6~8公斤239),,之二。

  耗资百亿,到最后得到地核弹只有五枚四千吨当量地核弹。这对于赵刚来说,实在是有点无法接受,要知道这个时候地一百亿,代表是万吨的黄金,一想到这个,赵刚的心就在滴血,不过既然原子弹造出来了,不管咋样也要找个地方扔下去。赵刚到这个时候心情十分的不好。其实不管是谁,只要是花那么多钱做了一个大炸弹,估计心情都不会好起来的。

  至于目标。赵刚早已定好了,还有什么民族比日本人更适合这种原本只在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