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一节 进退两难 五_中华大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16年6月起,离开基地的太平洋艇群均携带这种火炮在北海的潜艇在没有使用该甲板炮。

  1916年7月,前往太平洋巡逻的中国潜艇部队第8队的部分5型改型艇也安装上了这种甲板炮。由于最大仰角只有30度,75毫米甲板炮并适用于对空射击。后来具备更宽甲板的6型、7型及8潜艇得以安装威力更为巨大的105米火炮而非5型艇上+窄。

  这些排水量较大的潜艇通常备弹110,在使用甲板炮进行攻击的指挥官中,很少有人能取得比“c-123”号艇长赖长.=|绩。1916年初,他正在美国海岸执行“冲锋”作战任务,他指挥的潜#即为装备有105米甲板炮的ixB型潜艇。另外,“c-134”号也用甲板炮击落过美国海岸警卫队的飞艇。

  有时,潜艇艇员在操作甲板炮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譬如他们总是忘记取下火炮上的防护罩,致使炮管数次爆炸,造成部分艇员伤亡,这种问题经常发生。甲板炮创造的记录有时,甲板炮也用来炮击岸基目标。在加勒比海的作战中,甲板炮就常用来炮击一些类似于油库的设施;

  在北海,潜艇上的火炮甚至击毁了部分雷达站。最令人惊讶的是,“c-242”号艇甚至于1916年1010用75毫米甲板炮击落过一架美国飞机!1916年819日。位于加勒比海上的龙世亭海军上尉指挥地“c-号成功地用105米甲板炮击毁了位于克罗素的炼油厂和仓库。

  1916年9月18,位于北海地黄汉明海军上尉指挥的“c-711”号用75毫米甲板炮击毁了地处北纬68度、东49的俄国“普拉伏契”雷达站。1916年9月24。“c-711”号再次用火炮击毁地处北纬70度、东经6度维尔加斯群岛以东的俄国“布拉格波恩茨加”雷达站。

  由于1916年至1917年间日益强大的盟军反潜兵力的压力,几乎所有潜艇的甲板炮都于1917至1944相继被拆除,因为潜艇已经不可能再用甲板炮去战斗了。只有部分潜艇被允许保留他们地甲板炮,包括前往印度洋作战的部分潜艇。实际上自1917年起,对于大部分潜艇而言,甲板炮经成为过去的回忆了。

  从1917年开始,来自盟军反潜飞机.(|不能每次都击沉潜艇。但可以迫使它们不断下潜,从而无法追击护航运输队。即便追上也无法占领攻击阵位,另外由于不断被迫下潜,潜艇的蓄电池很容易耗光,失去战斗力。

  这一阶段,为了对付盟军飞机,中国潜艇部队司令卡尔#8226;谭枫霖开始寄希望于一种新型的防空潜艇。这种潜艇拆除了甲板炮,装备了大量防空火炮,其任务“不是吓退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