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二节 血战 九_中华大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菲特列二世作为防护最强的战列舰,难道竟然抵战列舰的炮击吗?这个说法马上被德国专家所反驳了。WwW、Qb⑸.C0M\他们的理论根据是

  威廉三世前后各有两座双联装480mm主炮塔,其炮座露天部分是厚340mm的k/A装甲钢圈,等效于390-405mm的同时期美国classA装甲钢圈,保守估计其防护力也应该高于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炮座的439mmclassB匀质装甲钢圈,这是不了解装甲种类和质量差距的人想不到的。

  炮座在舰内从80mm上装甲甲板到220mm的k/A装甲钢圈,外围侧面受到145mm-320mm的k/A舷侧装甲和30mmwh内部纵向装甲的保护,总厚度为395-570mm,天部分。

  任何从这一方向打过来的炮弹都很难击穿这一部分的装甲的保护,而正面的防护也是十分坚固的。威廉三世主炮塔旋转部分的正面是360mm的k/A装甲板,侧面是220mm的k/|.0mm的k/A装甲板,顶部由130-180mm的wh装甲板_k/A装甲是为了对付数量众多的敌舰从左右舷侧方向夹攻而设置的,德国这样海军水面舰艇处于绝对数量劣势地国家都这样布置军舰炮塔装甲。这也是全面防护的一个部分。

  正面360mmk/A装甲地抗弹能力等效于414mm-432mm的同时期美国classA装甲,不会低于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主炮塔正面的63mmclassA432mmclassB复合装|炮弹的直接攻击,怎么会出问题呢?

  这个谜底也是在几十年后的那次海底探险后得到地答案,原来在炮塔前上方有一块厚180mm大约60度倾斜的wh匀质装甲板,承担着炮塔前立面33%左右高度的防护,在中远交战距离,这里的防御弱于|塔前立面的360mmk/A装甲板。并且拥有不低于后者的被弹面积,造成了装甲防御的缺陷。由于这一缺陷的存在,威廉三世主炮塔旋转部分的装甲防御水平大为降低。

  所以当时菲特列二世地旋转部分被英舰击中多次,其中一发炮弹很幸运的击中了一个薄弱部分,直接在炮塔内部爆炸。资料还显示,当时此炮塔正在紧张的排弹,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这枚381炮弹爆炸,并且引燃了那枚卡壳480弹。结果两者共同完成了摧毁该炮他地任务。

  考虑到当时德国人已经孤军奋战了将近10个小时,所以生卡壳的动作,这一假设被大多数人所认同。毕竟在现代激烈无比的大海战中,没有哪一场海战像这场那样。坚持了那么长时间,10个小时的超负荷工作让很多德国水兵累晕在地,不得不打吗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