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四节 空袭 上_中华大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向中国宣战,并且加速抽调军队,准备应付这个可怕的敌人,在不久之前的那场被同盟国寄予厚望的偷袭行动,并没有达到目的。//WwW、qb5、com

  中国展示了他的无与伦比的实力,虽然南海舰队大部分沉入金兰湾的海水中,可是最后的结果证明了,联军是失败者-他.:切断南洋航线。相反的,他们不得不把南洋航线让了出来,一夜之间紧急后退300里,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了。

  人如果知道是这样的结果,肯定不会冒然对德国下手的,这等于把放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同时面对中德两大强国的联手进攻,虽然人十分自负,可也没有信心在这种条件下支持下去。

  不过,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不得不硬着头皮顶下去,前线方面的反应不错,一举挫败了欧洲第一陆军的战绩让这些军人信心十足,新式的喀秋莎火箭实在强大,就算中国的装甲部队碰上,也要跟德国人一个下场。

  俄国火箭武器的研制可以追溯到一站之前。一战爆发后,苦于武器装备的威力不足,人便想在研制一种大威力的炮射武器。

  一战之后,俄国在火箭弹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专门研制火箭的第2家设计局成立。不懈努力,俄国设计师先后研制出了可以稳定飞400,射程1300米的火箭弹。以及-82毫米和-132毫米航空火箭弹。

  1908年10月,:“皇家礼炮”工厂8轨的-13-16试制成功,它:.:.的,在上下可分别挂1枚火箭弹。这样-13共可以携带16枚-(-132改进型)132米火箭弹,发射架拥有左90度-右90度的方向射界。

  俄方随即对其进行了各项严格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特别适合打击暴露的密集敌有生力量集结地、野战工事及集群坦克火炮。由于-13是自行的,因此也适合打击突然出现地敌军以及进行炮战。不过由于火箭炮发射时,烟尘火光特别明显。且完全没有防护,因此它不适合在敌炮火威胁比较大的地域里作战。

  1910年,-13经试生产了6门,1913军方又订购了40,到了6月份,又增加了17门的定货。1913年6月17日,-13成功地发射表演。6月21日,在-13定性测试尚未全部完成时,俄国政府作出决定。全力生产-13火箭炮及

  由于极端保密,连炮兵连的人员都不知道火箭炮的正式名称。但是炮架上有一个字,便爱称其为喀秋莎。这个名字后来不胫而走,几乎成为俄军战士对火箭炮的标准称呼。

  经过三年的生产。俄国人总共生产了2400门+-13系列和1800-30列火箭炮。其中有3374门是装在卡车上的。到战争爆发前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