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三节 巡检做天子 七_中华大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当朱尔典得悉中国内部对此意见不一的时候,为了削弱新中国的实力,遂改变了态度,急忙对赵表示,英国“亦赞成帝制”。\\wWw。Qbm

  10月2,赵约见朱尔典,两人在居仁堂促膝密谈。朱尔典问:“君主立宪实行之日当不远矣!”

  赵刚答道:“近二年来,各省省长、布政使及文武行政各官,或面陈,或电陈,皆言非君主立宪不能巩固国基,维持大局。近数月以来,各省商会民团亦频频来电,主张其事,甚至少年军官、革命伟人提倡以强力解决,而所谓老成之政治家,因墨国乱事,亦以为强行共和非永久之计。

  所以至于今日全国赞成君主立宪,且主急速进行。余费尽心力,对付各方,令其不必多事,然各人主意甚坚。倘以力制之,或有别出情形,则又不得不将此问题取决于民意,乃得正当办法。”

  接着他又说:“不过当今世界,君主制绝非长久之计。”朱尔典立即表示:;日,华民醉心共和,以此口号推翻满清,是时大总统以为君主立宪近于中国人民理想,尔典亦曾主张君主立宪。南北讨论之时,唐绍仪因一时之感动,未察国家万年之计,主持共和,不可谓非失策矣。”

  由于赵刚的态度暧昧。帝制党深感形势不妙,乃悍然不顾人民的抵制和反对。决定尽快实行君主制。他们认为时间越拖,天下越乱。这种乱不是由于帝制运动引起地,而是因为没有皇帝,只要有了皇帝,就可以稳定人心,出现安定的局面。

  于是,由梁士、杨度等人指挥,“全国请愿联合会”向参政院呈上第三次请愿书。推翻了原来召开国民会议地成案。他们说:“国体问题发生以来,至今已有悬崖转石不至地不止之势,四民百业延颈以待久矣。”

  他们以原来召开国民会议的方法“过涉繁琐”,“而大势所趋又难久持”为理由,要求参政院本“立法贵简,需时贵短”的精神,“另设机关,征求民意”,“以定国体。而固邦基”。

  同时上请愿书的还有“全国商会联合会”、“教育会联合会”等团体。参政院便以“尊重民意”为名,于10月6日开会,决定不再召开国民会议,而“以国民会议初选当选人为基础。选出国民代表,组成国民代表大会,决定国体”。赵刚接到参政院咨文,于10月8公布了国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并于10申令说:“本大总统受国民之付托,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民所好恶,良用兢兢,惟有遵照约法,以国民为主体,务得全国多数正确之民意。以定从违”;

  所谓“保全地方”,就是无情地镇压反对帝制的活动。关于这一点,在内务部10月3致各省的密电里说得最为露骨:“清除乱党,严防煽动。”各地文武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