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节 真理不辩不明 上_中华大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到了一封信,邀请他参加一场辩论会,奖金10万元一个好处,如果他获胜,孔教就可能成为国教;当然如果失败,他的学说就会受到极大打击,孔教将会被彻底排除到国教之外。

  如果不是信后面的署名以及国务院专有信封的话,辜鸿铭一定会把这封信转手扔进垃圾箱。不过署名是赵刚,也就说,这是一个值得争取的时机,如果可以的话就能确定孔教的国家地位,这对于辜鸿铭来说十分重要。

  辜鸿铭是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辜氏实中国文化之代表,而中国在世界惟一之宣传员。”其评价之高并非无因。

  1857年7月18,当辜鸿铭向着马来亚的酷暑盛夏热烈投奔而来时,这个热带南洋小岛早已被英国殖民者占据,改名为“威尔斯王子岛”。混血儿的体态,超凡的天赋,伶俐的言行,与众不同的性情,使辜鸿铭深讨英商布朗的喜爱。

  布朗收其为义子,并于1867年前后业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十四岁那年,辜鸿铭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义父为他开设的各种课程,被送到德国学科学,不久考入莱比锡大学,获土木工程文凭。回苏格兰后,又进英国古老的名牌大学——爱丁堡大学就读。

  在爱丁堡大学,辜鸿铭还坚持学习希腊语、拉丁文等。1877年二岁那年。他通过拉丁语和希腊两门古语,以及数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自然哲学和修辞学等众多科目地学习和考试。摘取了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的桂冠。尔后到牛津大学进修了一段时间,旋赴意大利、奥地利、德国等地游学。

  取得德国柏林一所学院地哲学博士学位(一说硕士)后,转赴巴黎。数年间穿梭般求学于莱比锡、爱丁堡、伯明翰、柏林、巴黎等著名大学。辜鸿铭凭着自己的天才和勤奋,掌握了十来门外语,并获得了包括文、理、工、哲等多科的十几项文凭、学位,成为一位学识渊博、满腹经纶、能言善辩、笔走飞鸿、大器早成的青年学者。

  如果是正常人的话,辜鸿铭一定会选择在国外找一个高薪工作。然后舒舒服服的过一辈子。但是辜鸿铭没有,他做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辜鸿铭回到了自己地祖国,然后辜鸿铭进入了晚清重臣张之洞幕中,被委为洋文案,办理邦交诸务。

  著名中国通、驻华记者乔治-莫理循虽然终生与辜鸿铭为敌,但这位自负的英国博士却由衷地说:“辜鸿铭的英语词汇罕见地丰富,是一个语言天才。”辜鸿铭的语言天才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英文造诣,皆推为“中国第一”。

  其德文水平也达出神入化之境。德国作家帕凯说:“辜鸿铭是我可以用地道的德语与之交谈的第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