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一节 慕尼黑会议_中华大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月中旬,唐绍仪抵达慕尼黑,开始了著名的慕尼黑会

  此时,俄国已临近灭亡,战争趋势已经开始向协约国倾斜,中、英、德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为加强相互信赖,协调战略计划,尽快结束战争,安排战后国际事务,维护战后和平,三国外长于1901年6月21日在慕尼黑举行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战后处置俄国问题,决定由中、英、德三国分区占领俄国和俄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俄国主义的一般原则。

  波兰问题,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新的领土,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经过激烈争论,同意以卡布林的波兰临时政府为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民主人士。

  美洲问题,中国承诺在对俄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战,其条件是:维持美国的现状,阿拉斯加交还中国,中国租用洛杉矶为海军基地,古巴交予中国;

  联合国问题,同意中国的日本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决定英、德、中三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此外,会议还讨论了希腊、南斯拉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有关问题。会议签署了等文件。

  此次会议巩固和维护了三国战时联盟。对协调盟国对美、法作战,加速战争地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会议的某些协议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倾向,严重损害日本等国的主权和利益。三大国在会议上作出地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慕尼黑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

  这次会议被许多人批评,因为此次会议使中国得以控制中亚,部分控制了中东,为争取中国对美宣战。会中部分内容侵犯俄国权利甚大。会前其他国家并不知情,故其结论亦有‘慕尼黑密约‘之称。

  通过讨价还价之后,英德承认,中国拥有西伯利亚的全部主权,但是英德企业享有与中国企业同样的权利。中亚的现状须予维持,中亚各国必须是独立的,民族民主的,任何外来势力不得在中亚驻军。

  对1900年之前由于俄国背信攻击,应予恢复:

  89年|:.528日废除

  58年6月13日废除

  60年11月14废除

  64年107日废除

  79年102日废除

  ;1881年2月24日废除

  96年6月3日废除

  这些条约早已经失效,但是经过正式的国际会议之后,得到了国际社会地认可,终于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另外由于在战争中。出于俄国带给中国的伤痛的补偿,俄国需要将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