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节 协约国与同盟国_中华大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被激化到了一个沸点。\\wWbom

  俄国和法国作为欧洲大陆两端的强国,一般是很少能够发生地缘政治上的直接冲突。除了在两个拿破仑时期,由于第一个拿破仑的野心和第二个拿破仑的记仇,才导致了两国之间爆发战争。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法俄两国既然在欧洲已经不再发生直接冲突,殖民地竞争方面也没有矛盾,那么面对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咄咄逼人之势,法俄接近是不可阻挡的。

  在1879年以后俄德之间爆发经济战|.财政状况恶化。这时来自法国的巨额资本源源不断的投入,给了俄国经济以复苏的机会,这样法俄接近已经可以说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1891年法俄之间缔结了外交协定,1893,法俄军事协定正式生效。这意味着大国间结盟与敌对的对象已经固定,欧洲大国协调外交走入了死胡同。

  和奥匈帝国一样,俄国也属于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东方君主国家,而且在这方面比奥匈帝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俄国在巴尔干势力扩张上屡屡在外交上遭受德奥的遏制,在所谓的斯拉夫兄弟面前大丢面子,而法国对俄国在巴尔干的野心也不积极支持,俄国最终丧失了一切耐心,外交界和军方根本不打算在小规模的、可控地外交冲突中耗费精力,只打算准备进行全面战争。把所有的大小盟国和对手全部拖进来,进行“最后地审判”。

  这一转变最终导致了一个奇特的外交格局。奥地利的外交被塞尔维亚牵制,德国的外交被奥地利牵制,俄国的外交被德国牵制,法国的外交被俄国牵制,英国的外交被法国牵制,最终欧洲地各大国统统被巴尔干局势所左右,印证了俾斯麦的预言。欧洲大国“总有一天会为了几个巴尔干的蠢货打一场欧洲大战的。”

  英国:收缩战线,全力对俄

  英法本是世仇,其世仇的历史远远大于法德之间的世仇。英法之间的矛盾在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后便开始.=竞赛。英法殖民竞争在不久前的法绍达危机中达到了顶点。至于英俄之间更是矛盾重重,在中亚、在远东、在近东,几乎无处不起冲突。

  英国一向善于评估具体的威胁,因此为了防备法俄在殖民地纠纷中联手对付自己,便在1882年与奥匈帝国:定”,从而间接地与以德国为首地三国同盟拉上了关系。

  随着俄国力量的大幅度扩张。尤其是其对印度的侵略行径,迫使英国认真考虑俄国扩张带来的威胁。

  十九世纪后半叶,拜拿破仑三世和俾斯麦这两位欧洲领袖地一系列外交活动所赐,权力政治和现实主义外交原则成为各国挖角决策者所普遍接受的观念。基于保守传统、自我节制与内外均衡的正统主义原则变得很不重要。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