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五节 西藏风云起_中华大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目前的这个局势,马占鳌看来已经无力回天,但是己的家族,马占鳌还是企盼奇迹出现,再一次发出了求和的意愿,并且在信中表示,愿意离开西北,到北京做一个闲职,以求得到北中国政府的信任。

  这时,远在万里的英国,刮来了一股微风,间接的引起了西北的变化,终于带来了可怕的狂风。在二十年后马仲英高举反旗,进行的河湟之变,不能不说是斩草不除根带来的恶果。

  早在既无战争之后,清朝在内忧外困中继续衰落,英国人发现清朝已经无力担负起缓冲国的责任,俄国的南下似乎不可避免,1896年元旦这一天,伦敦的陆军少将约翰.阿尔达,著名的前进派人物,当时的英国参谋总部的军事情报处长,向英国外交部和印度事务部提交一份建议。

  阿尔达的建议中说:中国过于软弱,“无法担负起充当俄国和印度北部边疆之间的缓冲”…终将并吞中国的新疆至少是其东部地区,然后就会“极力将其边界尽可能的向南推进”。英国政府已经习惯于把喀喇昆仑山作为印度在东北方的边界,

  “一般看来,喀喇昆仑山形成一条可以接受的防御性的边界”,但是,“喀喇昆仑山的自然条件,它的广度、高度、交通极难,以及人口稀少等因素,使我们对它的实际分水岭进行警戒成为不可能。如果我们要充分地维护边疆安全。并收集敌人地情报,就必需要在它北面地斜坡(其实就是指阿可赛钦)和。沿着那些与山脉平行的河谷(指叶尔羌-今天地莎车,还有喀拉喀什河上游的地区)自由巡逻。”

  最后的结论是:英国应该“严密防止我们的敌人占领这些与山脉平行的河谷并进而准备对山口进行突然攻击。”为次目的英国应该建立一条可以使英国拥有在其附加的地图上划出了这样地一条边界线,它不是沿着喀喇昆仑山的分水岭,而是沿喀喇昆仑山以北的一系列山脉(包括昆仑山)的山峰,根据阿尔达建议的沿着昆仑山脉的边界,阿克赛钦以及叶尔羌河喀拉喀什河上游的地区都划入了印度境内。虽然他的这个建议当时并没有被采纳,但是在英国关于边疆政策不断的争吵中却一直产生这影响。

  1、约翰逊线。看来.“1846~1847年慕边界委员会线”.只是确定了司圣提河到班公湖之间印度与中国地边界.而从班公湖到喀喇昆仑山口之间的边界尚需划定。为此.印度测量局官员约翰逊于1865潜入南疆地区.通过“勘察”绘制出地图.把阿克赛钦、羌臣摩/以北广大地区偷偷划入英印克什米尔版图。“约翰逊线”.代表了前进派的主张。由于此后英国全力培植阿古柏政权.约翰逊的主张被搁置.但“约翰逊线”却出现在1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