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西北偏北_中华大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征定国卷

  1897年5,天气已经转暖,太阳暖洋洋的晒在地面上,连风都是扑面不寒杨柳风,5的陕西,正是最好的季节。全//本\小//说\网//一个大大的宅院里面,一个中年人正躺在椅子上,惬意的晒太阳。

  仔细看看周围的建筑,占地面积上百亩,由主体建筑群、府墙、府郭、护府河四部分组成,呈“三宫六院”宫廷式布局。庭院错落,以回廊贯通,结构精巧,工艺精湛,风格古朴典雅。不过隐约透露出一阵阵的金戈之气让人猜到了这位老人的身份。

  刘锦棠,字毅斋,湖南湘乡人,一代名将。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出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刘厚荣参加湘军,在岳州(今岳阳)被太平军击毙。从“报其父仇”的目的出发,他15岁时投入刘厚荣生前所部。此后随其叔父刘松山转战于江西,安徽、陕西等地,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积功至道员,成为老湘军中后起的年青将领。

  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陕西,甘肃等地回民相继举行起义,屡败清军。1867年(同治六年率兵镇压回民起义军。1869年6月,清军兵锋直指甘肃义军的重要基地金积堡(参见金积堡之战)。

  左宗棠以刘松山老湘军为主力,对金积堡地区发起猛烈进攻。由于回民起义军积极防御作战,清军粮运不继。进展缓慢。1870年2日,老湘军统领刘松山被义军击毙。清军士气大挫。为了应付危局,左宗棠起用当时任老湘军营务总理的刘锦棠代理统领。并提出了“坚守”与“退屯”两种方案供其选择。

  刘锦棠审时度势,认为“坚守”、‘;退屯‘;均不可取,力主继续进攻。他向左宗棠建议说:“吾军深入乏食,不力战,贼即乘我,灵州旦暮失。大局不可支矣”,“必戳力致死,而后军可全。”这一意见得到了左宗棠地赞同。

  为了激励士气,刘锦棠召集部将鼓动说:我军功在垂成之际,不幸将亡师败。各位都是跟随我叔父多年的老将,难道忍心就此罢兵吗!统一将领们地思想后,他又将刘松山的灵柩放在军营之中,激发起大家的复仇之心,继续向金积堡地区进攻。

  1872年7月。刘锦棠护送刘松山灵柩回湖南安葬。一年之后,他率领18营老湘军进攻马桂源和马本源领导的西宁回民起义军。由于义军利用西宁以东从小峡到大峡90里险要山谷坚决抵抗,刘锦棠只后两个多月。血战50次,才攻占峡口隘路,进驻西宁。

  1873年10月底5营人马参加攻打肃州(今甘肃酒泉)。他利用义军降将喊话诱降。守城义军首领马文禄于114开城缴械。左宗棠历数部将镇压陕甘回民起义军的战功,将刘锦棠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