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1章 繁荣的渤海湾_晋末的卯金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说?”

  王度听到王羲之的话,脸上或多或少带着几分的腼腆,但还是开口道:

  “那场景,我现在都有些难忘啊,整个河北之地的士子全部过来考试。

  学子们先洗尘,洗尘后穿上朝廷准备的服饰,进入到考场。

  那可真黑压压一片都是人山人海,而伱便要在这么多人中竞争,以求考出好成绩。

  接下来一考《九章》选拔算术,二考《汉书》选拔通史,三考《策论》选拔韬略之士。

  可说每次考试,都会感受到周围人减少,以及扑面而来无穷压力。

  当时考完《策论》从考场里出来时都是扶着墙的,那感觉好像千钧重担卸下来啊!”

  王羲之很是津津有味的听着王度的话语,不由好奇道:

  “为何会有如此大压力,凡世家出身,难道主考官不都直接录取吗?”

  “嗯?”王度听到王羲之的话有些发愣,略带着几分不解的看着王羲之,疑惑道:

  “怎么可能,主考官又不知道卷子是谁写的,所有答题试卷上,在考试过程中会有官员进来糊名,遮掩住考生的名字。

  同时交上去的考卷,更安排专门军史按照不同格式进行卷抄,如果抄录过程中出现别字,军史没标注出来,军史更会被责罚。

  交到朝廷官员手中时,只能凭自身才华去竞争,因为谁也不知道这文章到底是谁写的。

  难道晋廷那边的考举不是这样的吗?”

  “……”王羲之听到王度的话,顿时感觉晋廷那边的科举制度到底多么不合常理,苦笑道,“晋廷那边是不糊名的,所以选拔出来的多是名门子弟。”

  “不糊名?!”王度听到王羲之的话感叹道,“若如此,那我这种寒门怕毫无机会!”

  说实话,王羲之听到王度的话,不由沉默了下来。

  因为王羲之原本觉得晋廷科举已是非常完善,但如今再听着王度说大汉的科举再比较,可以发现晋廷的科举完全就只是世家手中的玩具而已。

  对于世家来说,只不过是把远来察举制的制度稍稍变了变名头。

  毕竟看得到籍贯,看得到名字,那自家子弟又怎么会落选。

  只能说,其他寒门子弟一样想要考上一个好的名次,最好办法就是看自己所在郡县大户跟自己是不是同姓。

  如果有,自己最好也改个同样名字,那说不定上面人为了不出错误,便把几个同名同姓同郡县的人全部都招进去了。

  否则,你想要在没糊名制的科举制中脱颖而出,那才华要多逆天啊。

  王羲之接着又同王度聊了一段时间,但在知道科举制度的差距后,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有几分心忧晋廷的。

  王羲之从小就是在晋廷长大,他们琅琊王氏更是从他父亲还在时便是晋廷最顶尖的家族。

  虽然父亲战败长平,让自己没了出路,但王羲之对晋廷的归属感还是非常强的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