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七章 历史是严肃的_鉴宝神眼开局就捡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代社会对于死后的事情是非常重视的,与之相关的各种规矩也极为严谨,更别说是天家之事。

  其中,对于庙号和谥号的区分其实也是非常明确的,庙号的作用主要是用祭祀,是皇帝死后入太庙中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的庙号都会带个祖字,例如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的庙号便是高祖。

  而谥号同庙号不同,这谥号主要是后人对一个皇帝的评价。

  这谥号是非常长的,不过实际上往往一个字就能定下好坏了,还是举例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他的谥号却是文皇帝。

  这个‘文’字可不简单,在封建王朝皇帝的谥号中,‘文’这个字几乎是就最好或说天下第一等的谥号了,其次才是武皇帝之流,

  至于为何作为一个短命王朝的开创者,隋文帝杨坚能得一个最好的谥号,那自然是因为全天下的读书人不论如何都得念他的好才行。

  且不说杨坚结束了五胡乱华之后的南北朝乱世,再次一统了天下,正了华、夏衣冠,单说他开创完善科举制度这一点,自隋以后的读书人,寒门子弟谁敢不念他的好,谁敢不尊称一句隋文帝呢?

  当然了,或也正是因为开科举这事儿,打破了当时的世家门阀垄断上升渠道和权力的情况,得罪了所有的世家门阀,再加上隋炀帝杨广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最终才导致了隋王朝的短命。

  所以说,究其根本,隋王朝并非亡于百姓,亡于人心,而是亡于得罪了世家门阀,毕竟隋朝即使到了末期,普通老百姓都还不至于像其他王朝末世一般完全活不下去,只能造反了。

  在华、夏历史上,二世而亡的大一统王朝严格意义上只有两个,一个是大秦,一个是大隋。

  让人觉得奇特的是,这两个朝代其实在某些方面是颇为像的,都是结束了乱世,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也都是打破了原本的固有规则,然后遭到反噬,二世而亡,为后续继承的王朝铺好了路。

  大秦是书同文,车同轨,大隋是开创科举制度,这其实都是推进历史进程,加速华、夏文明繁荣的壮举,只可惜也都是在打破固有规则,确实容易遭到反噬的。

  但继承大秦的大汉,继承大隋的大唐,可俱都是华、夏历史上极为强大的顶尖王朝啊,二者能繁盛,确实也有大秦和大隋在前方铺路的原因。

  话说得有些远了。

  孔雪在听到陈景的解释后,也同样细问了下这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陈景自是低声又给她解释了下。

  小两口言语的同时,一众考古队员的讨论越发激烈了起来,甚至都开始变成了争论。

  最终还是陈教授听不下去了,出声道:“好了,现在你们做出再多的争论和猜测都是无用功,考古不是全靠猜测的,我们需要找到能验证历史的文物或是文献资料才可能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