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四章 推断_鉴宝神眼开局就捡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嗯对,结绿,我前两天偶然从一本书上看到的,但说得不太详细,所以有点好奇。”陈景解释了句。

  赵正想到了什么,道:“我记得好像是在一本杂书上看到过这件宝物的介绍,你等等。”

  随即,赵正起身走到柜台后面翻找了下,找出了应该有些年头,不过算不上古书。

  “这本书上好像提过一嘴关于结绿的资料。”

  赵正翻找了会儿,找到一页,把书递给了陈景。

  陈景立刻认真看了起来,这一页的标题就叫作‘结绿’。

  很快,陈景就看完了书中的记载,眼中闪过了些明悟,但更多的依旧是疑惑。

  结绿,并不是像陈景之前想的那样,在历史上毫无记载,事实上它还是留下了一些痕迹的,只不过并不多。

  关于结绿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战国策·秦策三》中。

  其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范子(睢)因王稽入秦,献书昭王曰:……臣闻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此四宝者,工之所失也。”

  另外,在司马迁著作的《史记·范睢传》也有类似的相关记载。

  这不多的记载,并没有披露出结绿太多的细节,不过也能从这短短的记载看出几分其所代表的价值。

  举个例子:“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这句话是列举了四件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宝,可能其中多数,普通人都是没有听说过的,因为名气不大。

  但其中有一件,名气倒是不小。

  “楚有和璞”,这里的璞是指没有经过琢磨的玉,这块宝玉相传为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的,原为一块玉璞,也就是含有宝玉的石块,其先后献给厉王、武王,当时的玉工都说是块石头。

  这导致几位王以为受到了欺骗,勃然大怒,分别砍去了卞和的左右脚,直到楚国的楚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玉璞在山中哭泣,文王知道后,叫人剖开玉璞,果然得到一块稀世美玉,取名为‘和氏璧’。

  这个故事,多数华、夏人都是听过的,甚至还有个完璧归赵的典故嘛,如此和氏璧的价值和份量自不用多说,多半也在镇国之宝的行列。

  而结绿,能用来和同和氏璧相提并论,其价值和份量,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

  赵正这本书上关于结绿的记载,也就只有这么多了,陈景虽说从中获取了一些结绿的情况,但剩下更多的还是疑惑。

  结绿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宝物呢、陈景微微皱着眉头,根据书中记载细细推敲了片刻。

  ‘工之所失也’,从这句话中陈景发现了一点,那就是结绿并不是玉石或是美石一类的东西。

  因为这句话中的‘工’指的是古代从事玉石雕刻的工匠,而‘所失也’的意思则是,这些做玉石雕刻的工匠们不认识,或没见过的东西。

  连专门从事玉石雕刻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