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7章 合流_家兄宋太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7章合流

  水泥的出现,极大的增强了大宋的实力。

  当然,这种土法制的混合水泥,其强度肯定是比不上现代水泥的,但放在宋朝也依然是毫无疑问的神器。

  以大宋的炼钢业,制作钢筋虽然也不是制不出来,但是成本还是太高,也没有这个必要,用坚韧的竹子替代,其实勉强就也能用了。

  除了那个涡旋水力设施,是作为水电站的前置技术,被赵光美列为未来五年内商行和大宋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外,剩下的两大工程,也都是因为有了水泥才制定而出的。

  其一,开封府新城建造计划。

  也即是在开封的开发区之外,再造一座新的城,同时由朝廷负责建设一批保障性廉租房,也放在这个全新的城区,也既是贫民区。

  不过这个新城主要倒不是服务于贫民区的,而是要建造一个超级巨大的仓储区域,将储备极大量的粮食、衣料、金银、钱财、武器、铜铁等物。

  也即是新政中的“大常平仓”计划,朝廷会大量的收购粮食和各种大宗物资,进行统一储存,赵光美特意将这项业务从商行中剥离出来,彻底并入三司。

  这个常平仓的规模将远远超过隋唐,赵光美的要求是,商行将组织民间联盟对粮食进行大规模种植和统购统销,而统购统销么,这个粮仓将负责进行大规模的中转。

  至少保证京师周边地区,所有的粮食都从这里过一道手,然后再由朝廷加价卖给商贾,也就是大粮商们,这些大粮商们再各自去卖给小粮商,最终卖回给普通的消费者。

  朝廷,通过一进,一出,通过垄断粮食来获取高额收益,普通粮商将不可以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私收粮食贩卖者,罪同私盐,且村里头粮食买卖朝廷不管,也没有能力去管,但是城里卖粮必须得有粮证,甚至粮票。

  赵光美自始至终也没想过赚村里人的钱,生产力和行政成本决定了他们这种古代王朝确实是很难对乡村进行直接有效的管理。

  当然,作为交换,朝廷将在这样的试点区域内,尝试彻底的取消农业税,或者说是乡税,这一大宋两税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家放弃税收,转而通过对粮食的买进和卖出获取利润,这是跟现代日国学的,如此一来工农业剪刀差就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了,想剪谁就剪谁,想让农业反哺的时候农业就必须反哺,想要让工业哺回去的时候就必须哺回去,省得工业发展起来之后说话不算数。

  反正以赵光美浅薄的人生经验来看,靠剥削先发展起来的那批人大概率是一定会说话不算数的,且一定会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自身的努力甚至是天赋异禀。

  这样至少能保证自耕农给自己留下足够多的口粮,买卖这种事就算是垄断,也终究不可能强买强卖,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