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4章 赵光义举荐贤才_家兄宋太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4章赵光义举荐贤才

  开封府,太学。

  山下西北角有一处据说是赵光美掏钱修建的亭廊,正对着的是烟波袅袅的金水河,脚下踏着的是绿草红花,两岸是绿柳成荫,蜂蝶纷飞。

  据说,这地方还是赵光美花钱来修的,而且是花了足足好几万贯,亭廊呈环绕形状,圈出来好大一片公园,内置无数的石桌石椅,更有让人免费使用的冰鉴、酒注、甚至是免费茶叶和公用的大茶壶,端得是夏季避暑乘凉,春秋野外踏青的顶好去处,自然也就成了太学学子最喜爱的聚会所在。

  然后就有越来越多的学子开始在赵光美掏钱修的这个廊亭里愤愤不平的骂赵光美,也骂新政了,尤其是经略西北之后。

  大宋最早出兵凉州的时候大家确实都是赞同的,谁都知道那是汉唐故地,大宋必须收复,但吐蕃投降之后赵光美还坚持接着打,这在许多人眼里就是有毛病了。

  即便是盛唐,也很少有这种情况吧?所谓的灭国之功,无外乎也就是把一国国王抓到长安么,还想要如何呢?把凉州的吐蕃人杀光么?那我们要一个空着的凉州又有何用?

  学生们愿意在这聊,三三两两的高谈论阔,荤素不忌,赵匡胤坚持不做因言获罪之事,甚至还将其刻在了石碑上宣布其永为定制,赵光美自然也会听话,做事虽然霸道,但确实是不管别人说什么的。

  以至于每日来这边讨论时政的学子越来越多,渐渐的成为一种风气,然后,各种朝廷中的中基层官员,和开封城的市民,也会跑到这来参与其中,与他们一起的高谈论阔,让此地变得愈发的热闹。

  显而易见的是,新政七条一出,立刻便是轩然大波,这里自然也就热闹了起来,甚至就连许多民间的商贾,中基层的官员,也都往这边跑,迫不及待的想要参与讨论或是听到言之有物的政治解读。

  然而与平日里几乎一边倒的排斥新政不同,这些学生中居然有不少人都是支持新政的。

  虽然人数上还是比反对的少了很多,但却是有越来越多看热闹的市民被其说服,然后加入其中,很快就变成了一场吵吵闹闹的大辩论。

  “同学们,乡邻们,秦王殿下自己就是货真价实的状元之才,又如何会真的对儒学不敬呢?在下以为,儒学固然还是好的,如果不好,殿下前些时日也不会特意命人来此招募去瓜州的儒生去当老师了,然而一千年前的儒学,必然有些地方已经无法适应如今一千年后的这个大宋,新政与儒学不符,未必就是新政错了,我辈为往圣继绝学,更是需要继往开来,开创新儒学,开创适应我大宋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啊。”

  高台之上,一名身穿白色儒袍的少年之人,却见这少年人看起来颇为潇洒帅气,发行梳得也是一丝不苟,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