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3章 明末战争的正确打开方法_穿越到明朝当举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答封贡为结束标志,此时的明军已经开始发现了长矛在面对蒙古铁骑时的无力,便通过引入轻便的轻型车营来抵消蒙古人的远程火力,创造了明军步兵与蒙古铁甲具装公平对抗的条件后,再通过加强长刀大斧的形式来对抗蒙古的铁甲骑兵,这一阶段并没有进行很大的调整,只是引入了传统的车阵概念。

  不过明军中的车阵与后来准格尔的驼城有很明显的区别,因为明军车阵更加注重机动性,因此都是非常轻便的小车,‘两车相连,可蔽三四十人。每车二人轮推之,一人挽之。二人翼之战则各随地形。环布为阵,马军居中,敌远则使火器,稍近则施疆帑弓矢。逼近则用枪斧钩刀,短兵出战,敌败则军马出追。遇夜则用火箭。虏骑围绕,则火器弓弩四向齐发。势如火城。虏不敢逼。退进所向无前。虏不敢遮。”

  不得不说,林敬在看到车阵的资料时才发现,明军的车阵战术本身是很成功的,甚至有过五百明军依托车阵,击退八千蒙古骑兵的战例。

  因此,到了俺答封贡后的戚俞军改这第二阶段的时候,明军当中的车阵战术已经变得非常成熟,分别从冷热两条线开始克制蒙古人和后金人,并且通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将火炮搭载到战车上制造炮车海战术,而这一套战术到目前还在沿用,甚至让此时的东虏都为之忌惮不已。

  然而,只可惜由于明军实力的下降,明军在历次大战中损失了大量的精锐士卒,使得戚俞军改后的很多东西都开始无法得到应用,像戚俞军改中的刀砍马腿战术已经由于兵源素质下降的原因,不再出现在明军当中。

  等到东虏崛起之后,孙承宗在经略关宁时期,也开始了第三阶段的明军改革,而经过林敬的了解才发现,这个时期的明军由于兵源素质降低,反而重新开始使用较为简单的长矛大斧战术,而原本依靠的炮车战术则被后金的盾车所克制,因此在这个阶段,明军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面对东虏也就常常落入下风。

  而到了这一步,明军在面对清军时,战术上已经没有了更进一步的空间,始终都处于被克制的状态。

  也就说,如果林敬光是考虑这个时代已有的战术条件,根本无法让太子亲卫营战胜八旗,唯独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加强此阶段明军中的火器能力,通过提高火器作战强度的方式,来想办法战胜东虏。

  对此,林敬根据后世的记忆的判断,眼下主要有两个重点方向,第一个就是制造出米尼式线膛枪,利用火枪的威力直接将清军中的重甲战术给抵消甚至压制住,第二个就是进一步加强火炮的能力,至少要能够制造出具备十八世纪水平的火炮。

  如果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两点,林敬完全可以按照近代陆军的训练方式,来训练一支纯粹的火器部队,根本就不需要考虑所谓的长矛方阵,至于肉搏战那更加只是一个笑话而已。

  毕竟在你冲锋之前,我就能用大炮加上线膛枪火力直接摧毁你,你再怎么冲锋那也只是第二次八里桥之战而已。

  一想到这里,林敬顿时不免有些兴奋,他已经逐渐找到了明末战争的正确打开方法,就看接下来的技术进步了!

  ()

  请收藏:https://m.bq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